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见习记者 梁之圣千里马配资
果洛藏贡麻村村委会副主任俄藏加今年有了一个新计划:把更多牦牛卖给村里的公司。
2024年,村里注资成立海北刚察贡洛农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贡洛公司”),专门从传统养殖牧户手中收购牲畜,统一屠宰、加工后外售。这一年,俄藏加家里卖的几十头牦牛中有9头卖给了贡洛公司。“量太少了,今年我要提前准备,等牛出栏了,都卖给村里的公司。”俄藏加说。
俄藏加能做出上述改变,跟那“多赚的1块钱”有很大关系。
7月24日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来到这个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最大的牧业村,在贡洛公司的生肉加工车间,记者见到正忙着监工的俄藏加,在村委副书记之外千里马配资,他还有一个身份——贡洛公司的负责人。
俄藏加告诉记者,过去他们村里卖牛卖羊,都是活着卖,外地商贩会来村里收,价格根据市场价来定。后来,村里成立了生态畜牧合作社,搞集约管理、科学养畜,“出栏量是上来了,但销量一直不太好”。如何打开销路,成了村两委负责人最大的“心事”。
改变源于一次村两委集体外出找买家。果洛藏贡麻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索南才夫旦记得,他们去了西宁、成都等很多地方,结果都“颗粒无收”,因为这些公司不收活体或胴体肉。当时,村里包括合作社在内,最多是把牛羊扒皮去掉头、尾、四肢和内脏后做成胴体后再卖。“但现在这些企业,更愿意收购那种精细化分割、有包装,甚至是有品牌的肉。”索南才夫旦说。
摸清了市场需求,没多久,贡洛公司在果洛藏贡麻村成立了,同时确定的,还有“村党支部+公司+合作社+牧户”的生产模式。“村党支部负责抓产业,合作社负责规模化科学养殖,贡洛公司负责收购、加工和外售,牧户可以加入合作社,也可以自养牲畜。”索南才夫旦特别提到一项重要规则:贡洛公司在收购牧户牦牛、藏羊时,每斤的价格要比当时的市场价高1元。
别小看这“1块钱”。俄藏加告诉记者千里马配资,一头达到出栏标准的小牦牛在五六百斤左右,大的能达到1000斤以上。这意味着,相比于卖给其他牛羊肉收购企业或肉贩子,卖给贡洛公司,一头牦牛至少能多赚四五百元,多的时候能多赚1000多元。“这样一来,村里牛羊的出栏、销售都有了保证,村民挣得钱也更多了。”俄藏加说。
“多赚1块钱”带来的效应是“巨大”的。刚察县沙柳河镇镇长本瓦玛选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:截至今年6月,贡洛公司已经收购“青海湖藏羊牦牛”近600头(只);公司通过提供就业岗位,带动8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。
这两天,贡洛公司工厂的加工生产线一直没停,正忙着赶一批要发往成都的订单。“软肉37元一斤,混装肉33元一斤,精品牛排48元一斤……”俄藏加对最近的牛肉出厂价如数家珍。他告诉记者,精细化分割并包装后,不同部位的价格不一样,“这样更便于销售,也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”。
肉加工出来了,还得卖出去。为此,贡洛公司创建“贡洛藏”品牌,并在山东聊城、河北固安、四川成都、青海西宁、陕西咸阳设立5家县域外牛羊肉直营店。村里还打造村级电商直播基地,开启直播带货新模式。“先是在工厂里播,后面又搬到了直营店里,只要是能打开销路的方式,都得试一试。”本瓦玛选说。
俄藏加粗略地算了算,这一年,贡洛公司的工厂平均下来每个月要宰杀三四十头牛。目前,从公司卖出去的肉已经有6万多斤。更权威的数据是,随着“贡洛藏”品牌投入市场,贡洛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万元。
牛羊肉卖得越来越好、越来越远,村里计划着再扩大一下销售范围。“我们准备在西藏拉萨和玉树藏族自治州再增加两个牛羊肉直营店。”俄藏加说,未来,他们还希望能把收购范围进一步扩大,让其他村、县城里的人都可以把牛羊卖到村里的公司……
采访结束走出工厂车间,天下起了雨,俄藏加没送两步就赶忙跑回车间。订单要继续赶、直营店要更多地开、企业规模还要再进一步扩大……“现在都才刚刚起步。”俄藏加说。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7月25日电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千里马配资
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